" />
所屬欄目:城市規劃論文 發布日期:2010-09-01 16:47 熱度:
摘要:結合源泰•頤源園基坑工程實例,介紹基坑工程降水方案的選擇、設計及施工方法,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基坑,降水,施工
一、工程概況
1、工程特點及施工條件
本工程位于汕頭市市區中心金環南路西側,由四幢10-24層建筑組成,總建筑面積約59488.48平方米,地下一層。現場自然地坪標高為-1.0米,地下室開挖深度至-5.0米,局部電梯井處較深。開挖土方總量約3萬多立方米,降水面積為8500平方米。
基坑周邊環境較復雜,西、南、北側均為臨近建筑物,東側臨近金環路及時代廣場,路邊有市政管道及自來水供水管道,施工場地狹窄,基坑周邊寬度約3~6米,基坑支護采用水泥攪拌樁擋土及止水支護形式。
2、地質條件
(1)根據該工程的地質勘察報告可知,場區巖土層自上而下分為:雜填層:分布全區,層厚1.3-3.6米,灰黃色,干-飽和,松散狀,主要由砂土、砼塊、磚塊等建筑垃圾及少量生活垃圾等組成;淤泥層:分布全區,層厚1.8-4.2米;細砂層:分布全區,層厚1.4-4.3米,灰色、黃灰色,飽和,松散狀;淤泥混貝殼層:分布全區,層厚4.7-8.1米,青灰色,飽和,流塑。
(2)地下水情況:場區地下水有潛水和孔隙承壓水兩種類型。本工程降水范圍為孔隙承壓水,賦存于地基各砂土層中,測得綜合穩定地下水位高程為-0.17---1.36米,相應埋深0.00-1.12米。即地下水位在自然地面以下1.12米處。
三、降水方案的選擇
由于地下水含量豐富,綜合穩定水位埋深較淺,因此在基坑開挖前15天,采用坑內輕型井點降水工藝來降低基坑內的地下水,且施工過程不斷降水,把地下水降到施工面500mm以下。同時在基坑內四周每側打兩個水位觀測孔,以便隨時觀測地下水位的情況。另外,在擋土樁的外側2米處每邊鉆四個回灌井點,通過回灌井點向土層內灌水,以補充基坑內地下水,有效地防止周邊土體位移,當降水過程中造成基坑內外水位高差不大,同時影響基坑外地下水位下降等不正常現象,或者周邊建筑物及道路無影響時,應采用回灌井點施工,回灌井點應與降水井同時進行工作,當其中一方停止工作時,另一方也應停止工作。定時觀測,做好記錄,以便及時調整回灌水量,回灌水采用清水。
四、輕型井點降水系統設計
1、井點系統布置:
由于本工程地下室基坑面積比較大,采用環狀單排井點降水,根據基坑形狀沿基坑四周在擋土樁內側布設井點管,井點管距基坑壁1.6米,同時在基坑中間,沿后澆帶位置增設一排降水井點管,便于降低基坑內水位及縮短工期。井點管的埋置深度為6.0米。取外圍井點管的間距為2.5米,中間每隔2.0米埋設一個井點,各井點管與集水總管連接,并與抽水設備組成降水系統。(降水系統布置見附圖)
(1)總管長度:
L=79.429×2+6×2+91.1×2+80=433.06(M)
(2)基坑中心要求降水深度:
S=5.0-1.7+0.5=3.8(M)
(3)采用一級輕型井點,井點管的埋設深度HA:
HA=H1+h1+I×L=4.0+0.5+1/10×39.71/2=6.49(M)
根據計算結果并結合本工程的地質情況,取井點管的埋設深度為6.0米。
2、基坑涌水量計算:
基坑長度寬比小于5,按無壓非完整井環狀井點系統涌水量計算公式:
Q=1.366K×
(1)含水層厚度H:
H=7.0-1.7=5.3(M)
(2)抽水影響半徑R:
根據基坑的地質情況,取K=13(m/d)
R=1.95×S×√HK=1.95×3.8×√5.3×13=61.51(M)
(3)基坑假想半徑r:
r=(M)
(4)則基坑涌水量Q:
Q=1.366×13×(M3)
3、井點管數量及井距:
Q=65×π×d×l×=65×3.14×0.08×1×=38.39(M3)
(1)井點管數量n:
n=1.1×(根)
取n=181(根)
(2)井距D:
D=(M)
根據本工程的地質情況及水位降水經驗,取外圍井點管間距為D1=2.5米,中間井點管間距為D2=2.0米。
在實際輕型井點系統中,各井點環狀布置在基坑周圍,井點管同時抽水,各個井點的水位降漏半徑相互干擾,因而必須考慮群井的相互作用,其涌水量不等于各個單井涌水量之和,各單井的涌水量比理論值小,但總的降低值是大于單個井點抽水時的水位降低值,即群井在基坑四周布管,群井內側要比群井外側所降水位線要低,這樣就能夠保證基坑內的相對干燥,利于基坑的開挖施工。
五、設備的選用
1、根據本工程的實際需要,安裝七臺真空泵,選用JS-45型射流泵,3BA-9型離心泵,射流指數為45m3/h,引射壓力為320mmHg。
2、集水總管每根長4.0米,直徑2.5′,共109根。
3、外圍井點管長度為6.0米,直徑1.25′鍍鋅鋼管,間距2.5米,共142根;中間井點管長度為6.0米,直徑1.25′鍍鋅鋼管,間距2.0米,共40根。
六、降水井點的施工方法
1、采用高壓水槍沿基坑四周每隔2.5米及中間每隔2.0米沖孔,成孔后沉設井管,同時每孔填入50公斤左右中粗砂,確保濾管網不被泥砂堵塞,確保引射力;離地面50cm以上用泥砂封口,以防止漏氣。
2、井點管埋設完成后,與布設在基坑四周的集水總管連接起來,并安裝抽水設備。
3、采用5寸的塑料軟管連接真空泵,將井點管經抽水設備排出的地下水輸送至水池,由集水池流至場外下水道。
4、井點降水系統布設、安裝完成后,接上電源(380V三相交流電),根據工程施工的需要進行降水。
七、降水周期
降水周期的長短根據現場地下水位的實際情況確定。當地下水降至地面以下6.0米,穩定后便可停止降水。
八、降水過程的防范措施
1、在施工過程中,應盡量避免生活用水、污水、雨水基坑外流入坑內,為保證基坑上面不往基坑內反水,沿基坑上口四周設置截水溝和排水溝,排水溝截面凈尺寸300×400mm,最淺處200mm。底部平放一皮標準灰砂磚,18cm厚1:3水泥砂漿找平。兩側做120厚磚墻,側面抹8厚1:3水泥砂漿。排水溝的坡度為5/1000,沿溝長每隔30米左右設一個500×500的沉淀池,并代替集水坑做抽排水用。
2、基坑周圍壓頂以外4m范圍內禁止加載及堆土。
3、、隨時與測量小組保持信息聯系,通過基坑監測提供定量的監測數據,通過分析降水過程基坑的變化情況,當監測數據發出警戒信號時,立即停止降水,及時報告有關部門。
九、結束語
地下室基坑工程施工是整個單位工程的關鍵,而確保地下室基坑工程施工安全及質量的前提是做好基坑降水的方案選擇和施工。本工程采用輕型井點降水的方法對基坑進行降水,土方開挖時施工面干噪,周邊建筑物及道路無影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本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汕頭市建筑設計院
《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2003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建筑施工計算手冊》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文章標題:源泰•頤源園基坑降水的施工技術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wangshangbanli.cn/fblw/ligong/chengshiguihua/344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m.wangshangbanli.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